责编:陈凯欣
2025-05-19
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。今年的主题聚焦于"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",强调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博物馆的角色转变。
甘肃省作为今年的主会场,围绕这一主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活动。包括专题展览、学术讲座、教育研学、公益鉴定、文创市集、文艺演出等多个类别,共推出千余项主题活动。
在兰州主会场,当天重点推出了"问秦——甘肃秦文化考古二十年成果特展",并举办了AR智慧课堂体验和"再探秦文化"公众考古小课堂等活动。现场还进行了百人考古模拟实验,并开设了"简牍万象 文化共生"青年文创市集。
活动期间发布了14个主题展览项目,并为20家青少年教育省级资源单位授牌。同时,对在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中表现突出的14家单位颁发奖项,向为甘肃秦文化考古作出贡献的5家合作单位和10位专家表示感谢。此外,还为甘肃省博物馆和甘肃简牍博物馆授予了"兰州大学国际学生实习实践基地"称号。
近年来,甘肃省文博事业发展成效显著。全省已建成各类博物馆262座,平均每9.38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,位居全国前列。围绕丝绸之路、黄河文化、长城遗址、红色历史等多个主题的博物馆体系日臻完善,初步形成了具有甘肃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网络。
在公共服务方面,甘肃省年均举办陈列展览400余项,开展社会教育活动4000余场次,累计接待观众超过3000万人次。通过"云展览""云直播"等形式,年均开展线上文化传播活动2万场次,有效构建了覆盖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。